查看原文
其他

如皋古村|沿江:圩村今昔谈,独特的“长岛”式村落格局

马志刚 如皋城建论坛
2024-09-25

圩村今昔谈

马志刚

万里长江东流入海,滋养万物的同时,也不断改变中下游地理面貌。历史长河中,如皋沿江地带几经坍涨,最终孕育出一大片相对稳定的江边滩地,人们纷纷来此开荒、定居,形成独具特色的沿江圩村群落。

(如皋沿江圩村主要分布区)

从地图上乍一看,圩田地区的居住形态也是如皋常见的条线式,似乎并无特别之处,但放大新老卫星图后才发现,这些“居住线”早在解放前就已形成,且大多四周围河。而与如皋中东部地区历史上常见的方形“团沟”不同,圩村形态整体狭长,且占地面积较大,形似“长岛”状。

(江安镇境内保存相对完整的圩村片区)

放眼如皋南境,从江安到九华,东西长约30公里、南北最宽约1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大约两三百个叫“圩”的村庄,整体呈现网格状地理脉胳。而具体到每一个圩村单元,也是各有特色:从线形看,有横的、竖的、斜的,还有弯弯的;从长度看,大多超过500米,最长的可达2公里以上;从宽度看,有单圩式的,也有多圩式的;从“岛内”居住形态看,有“1排1路”式的,也有“两排夹1路”式的;从村庄名称看,主要有两种命名方式,一种是以姓氏命名,另一种是以数字命名。

(头圩“长岛”西侧,还有两座河中小岛)

如皋的圩村体系,其实是长江中下游沿线众多圩村的一个缩影。圩作为一种通名,不仅是简单的农田水利设施,在古代就已经形成了以建设圩田水利为纽带的社会关系网络,一个圩村就是一个水利社会共同体,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利用。

历史上,如皋的江岸线摇摆不定,因长江改道,历史名山摩诃山最终竟“跑”到了江南。由此可见,如皋江滨的先民们,面对长江巨浪侵蚀,以及不断坍塌的江岸,是有多么的艰辛与无奈。而圩村的不断形成,一方面应得益于官府的政策推动,另一方面,江滩土壤的相对肥沃也是吸引移民的原因。

原先我以为,因江边成陆相对较晚,这一区域应该不会有多少古老的村落,但经多方走访得知,其中的很多圩村都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积淀。

我最先到访的,是位于江安镇境内的一个叫“头圩”的村子。此村地处焦港河南边,其北边一河之隔的赵家庄,则是传统的团居式古村,两村形态差异明显。头圩东西长约900米,现居100多户人家。据当地一位80岁老者所言,他家先人是150多年前移居此地的。

(俞家四号卫星图)

在头圩往南约1公里,有个叫“俞家四号”的圩村。此村形态颇为特别,整体由好几个“长岛”组成,有弯曲的村路横向串联,沿路可观河水、堤岸、绿树、人家,形成充满韵味的村落空间。当地有传说,这里的首个居民,是骑着高头大马从几十里外的花园(地名)迁涉而来的。曾经,村里有十座毫华大宅并排而立,如今全部化作历史云烟。

遍观江滨圩村群落,总体形态极为一致,明显带有人为规划建造的痕迹。可以想象,“长岛”的形成应该也是充满智慧的产物。先民们因地就势,将挖出的泥土堆置于环河中央,形成地势相对较高的“长岛”。村落环河可保障日常生活用水,又便于排水,居住耕种两相宜,其通过吊桥连通村内外,兼具“护城河”般的安防功能。

(圩村老屋)

(圩村老屋,此处可见芦壁)

此外,圩村与圩村之间,又有竖港串联起整个水系,形成独特的圩田水利网络。这样的乡村布局,一方面可能借鉴了“内陆地区”先人的“团沟”式居住智慧,另一方面很可能也为解放后如皋大规模条线式村庄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借鉴。

从一户人家,到一群人家,每个圩村都经历了逐渐发育演变的过程,至新中国成立时,很多“长岛”内已住满人家,房屋非常密集。据记载,旧时圩田地区的房屋多为芦壁、芦望(芦苇编成的望板)、稻草盖顶,另在住房左右或后面盖低矮牲畜圈舍和茅厕。随着时代的变迁,圩村内的百年老屋,以及这些草舍,基本都已消失。

(旧时房屋密集,今日“岛”上田园)

(旧时岛上村道)

(已称出“长岛”的居民,还常回“岛内”看看,这里有他的回忆。无意中手机自动拍摄的画面,很有意思的视角。)

解放后,因“长岛”内房屋过于密集,且交通不便,居民纷纷外迁,依旧沿河成线形布局。如今大多数“长岛”内依然布满住宅,而房屋体量已非旧时可比。也有的“长岛”内住宅渐少,原址成为“岛上田园”。位于九华镇境内的五圩,“长岛”内就只剩下大约不到一半人家。

今天的圩村,伊然一派新农村景象,但古老的地理形态基本都还完整存留,它们承载着先人不懈的拓荒史,以及一代代圩村居民的乡村记忆。那环绕着村庄的河道,也依然是营构乡村美景的重要载体。

(圩村常见的旧时无栏桥)

(小岛)

(四圩水岸人家)

离俞家四号不远,是五号圩村。“长岛”之上,一条整洁的水泥路,串起一排小洋楼,沿河花木扶疏,漫步其间,仿佛置身滨水花园。在头圩西端的环河内,可见两座长满芦苇的小岛,观之别有意趣。在位于九华镇的四圩,河面最宽处约30米,不少人家围网养鱼,并以喷泉增氧,一改以往浮草满河的旧貌。那清澈的河水,倒映着沿河错落的宅屋,一派江南水乡村落风情。

(古银杏)

除了古老的环河及“长岛”地貌,圩村内尚可见不少老树,比如在五号圩村和杨家三圩,都可见到100多年树龄的古银杏。作为村落历史的见证,这些老树都得到了很好的照管。

此外,从旧时卫星图可见,团居村落和圩村片区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分界线,大多以古河相隔。这些古河线,很可能就是曾经的古老江岸。而在如皋境内,还存在着不同村落形态的演变过渡地带。

(杨三圩老宅)

(杨三圩北侧的石庄前河)

位于焦港大拐弯西侧、石庄前河南侧的杨三圩,就兼具两种落形态,其南部是“长岛”式圩村,北部则呈现明显的团居风格。村内林木繁茂,房屋密集,亦可见颇有年代感的古朴老宅。在村落“郊外”空旷地带,多棵高大的柳树营造出又一种空间氛围。

如此具有韵律感的乡村风貌,不由得让我又想起20多里外的范湖洲。范湖洲也是个曾经位于江边的古村落,它们都还保留着浓郁的如皋传统乡村风情。

 如皋古村系列文章:

如皋古村|南郊:万桥,一座跨龙游河两岸的古市镇

如皋古村|西乡:马堡风情录

如皋古村|西乡:刘堡的故事

如皋古村|戈堡:西乡小龙游河畔的古村落

如皋古村|西乡:祝家庄,小龙河畔“微型”古村落

如皋古村|南郊:杨花桥,龙游河畔古市镇

如皋古村|南郊:河岸,龙游河畔一古村落遗址

如皋古村|西乡:东燕庄,积淀深厚名人辈出一古村

如皋古村|西乡:西燕庄,古拉马河西岸村落

如皋古村|南乡:姜家套子,“如皋唐船”遗址附近的村落

如皋古村|西乡:卢家庄的变迁(上),如皋最具规模、名气的古村落之一

如皋古村|西乡:卢家庄的变迁(下),龙坝河、古坟池、高铁,及其他——

如皋古村|南乡:烟村庄(上),距如皋城最近的“团沟群落”遗存之一

如皋古村|南乡:烟村庄(下),龙圹、水牛洼、古堤及其它

如皋古村|南乡:再访范湖洲,如皋最具历史底蕴的古村落之一

如皋古村|东郊:在徐家桥,与古运盐河对话

如皋古村|南郊:小王家庄,隐于花木的龙游河畔古村落

如皋古村|南乡:邵沟庄,遗迹丰富的车马湖遗址古村

如皋古村|南郊:小陈家庄,占地超10万平方米,城郊最大、最美古村落遗址之一

如皋古村|东郊:再访汤家湾——古村悠悠越千载,山川形胜大气象

本文内容为原创首发作品,其中所呈现的任何资料版权均属如皋城建论坛f和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时请完整转载,并使用17号以上的粗字体注明“来源”:如皋城建论坛欢迎通过私信或邮箱提供优质稿件或相关内容,本平台择优录用。邮箱:rgcjlt@163.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如皋城建论坛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